他每次都积极参加转岗考试,考试结果几乎都是合格。
今天,京津冀及东北地区仍有不少城市被严重雾霾所笼罩。据环保部介绍,近年来,农村量大面广、低空排放的散煤污染日益突出。
据环保部介绍,目前,《商品煤质量民用散煤》和《商品煤质量民用型煤》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近期内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查发布。根据环保部的调研,我国北方地区冬天采暖季民用散煤燃烧是造成雾霾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北京市的调研结果,农村地区绝大部分的燃煤用于采暖,采暖煤耗占生活煤耗总量的90%左右据环保部介绍,目前,《商品煤质量民用散煤》和《商品煤质量民用型煤》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在近期内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查发布。为规范煤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需要完善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环保部制定的这两项技术指南中则突出了散煤燃烧污染监督管理措施。数据统计显示,民用煤在煤炭消费结构中约占10%,每年消费量超过3 亿吨。而在需求侧,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煤炭的限制政策,额外加码的可能性很低,特别是美国与欧洲。就减排而言,采用何种方式减排比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更重要。这是煤炭市场发展的重大隐患。如果延续2015年的发展,笔者的基本看法是,2016年国际煤炭市场的情况不会进一步变差,而国内则有可能。
之所以把国际市场与国内分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过去1-2年的煤炭市场的发展,朝向一个与国际市场分割、而不是跟国际市场融合的趋势。国际上看,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COP21)已经落下了帷幕,今年无疑将成为气候政策的喘气年。
起码目前而言,相当部分国家提出的自主减排计划(INDC)面临着一致性、可信性、透明性方面的疑问。但是,国内的形势完全不同。更有甚者,把煤炭的连续性的份额地位二值化,不是80%就是0%,犯不可能0%,所以80%是正常的同样的逻辑错误,先认定煤炭要大幅下降,然后推导出行政主导的控制手段,将手段等同于目的,潜在的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果实现减排的成本超过减排带来的收益,那么这种减排将减少全社会的资源支配与福利,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这次会议也开启了气候变化国际治理自下而上进行,同时辅以定期评估的混合模式2015年10月10日,三峡集团与三峡资本签署《无偿划转协议》,将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三峡资本持有,上述股份于2016年2月2日完成过户手续。三峡资本持有陕西煤业8.8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89%,该股份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自陕西煤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即持有的发起人股份。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2亿股,且连续三个月内减持总数不超过1%。
陕西煤业3月14日晚间发布公告,因资金周转需要,公司股东三峡资本拟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所持有的2.45亿股公司股份。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4500万股
在政策层面,对煤炭的限制政策有所增加。与会前的普遍预期相比,巴黎会议取得的成果被认为是超出预期、成功的。
会计意义上的亏损,对于已存在的煤矿的生产行为没有意义,但是会影响煤炭商进行扩大生产再投资的决策意愿,这也是市场寻找长期再平衡的自然过程。基于目前市场严重过剩的现状,笔者预计这一煤炭低迷的周期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可能需要10年左右才能寻找到新的平衡,并可能由印度的巨大需求所驱动。之所以把国际市场与国内分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过去1-2年的煤炭市场的发展,朝向一个与国际市场分割、而不是跟国际市场融合的趋势。第二部分将从一般意义上讨论市场短期与长期是如何平衡的。这一年,主要动力煤与炼焦煤标杆价格呈现总体滑梯式下跌的趋势。如果实现减排的成本超过减排带来的收益,那么这种减排将减少全社会的资源支配与福利,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煤炭行业需要更好的视角、视野与讲故事的角度,以加强自身的政策影响力。目前而言,其下跌的程度,也远远比不上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煤炭价格下跌的跌幅。
这是煤炭市场发展的重大隐患。前者考虑煤炭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的运行成本,而后者把这些成本都视为沉没成本。
煤炭的廉价与可得,是保证煤炭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完全不需要涉及缺乏明确含义的清洁利用。国内煤炭企业的政策影响力亟需加强当一群人在观看马路上的游行时,如果某人把脚踏起来,他可以看得更清楚些,这是微观规律。
但是煤炭行业给出的理由实在都弱爆了。而国家治理是否将气候问题作为重点,或者是否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旧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一点在我国的环境下,还远远不是一个事实。微观规律不同于宏观规律。
这种完全不讲投入产出比、漠视经济收缩带来的社会损失的做法,仍旧在很多部门与地区广泛的存在。一个突出的指标是煤炭的进口量出现了比消费水平更大幅度的下降。
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大幅下降,预计将在4%-5%的幅度。根据该计划,到2030年美国发电厂碳排放目标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2%,这意味着大量燃煤电厂将因为技术或者经济不可行的原因而关闭。
这根源于沿海进口煤市场的各种正式的管制加强(比如质量监管、限制进口等),以及非正式的限制(特别是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命令-控制型政策,比如对本产地煤炭的照顾,以及其他的扭曲市场的干预)。在煤炭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有可能被完全逐出市场,成为loser。
这使得2015年,煤炭市场的坏消息不断,而价格则呈现持续下跌的局面,主要区域市场的电煤、炼焦煤价格都已经处在50-60美元/吨上下的水平。2015年的煤炭市场18-19世纪,马尔萨斯学派的学者出版了很多著作,论证煤炭耗竭的巨大危机。这方面,煤炭行业亟需要思考范式与视角的改变,切实从企业视角思考问题。第三部分基于这一方法论框架,对2016年的煤炭市场进行展望,特别是讨论相比2015年是将继续恶化还是会有所缓和的问题。
最后,对国内煤炭企业如何发挥政策影响力提供一个讨论的视角。因为煤炭丰富就占据主体地位吗?美国煤炭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比沙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比例(20%左右)还大,为何美国不依靠煤炭了?是煤炭可以做到清洁利用吗?清洁与否在一个连续的区间上,不存在清洁还是不清洁的二值选择。
起码目前而言,相当部分国家提出的自主减排计划(INDC)面临着一致性、可信性、透明性方面的疑问。政府的行政干预,特别是以各种所谓的产业规划、改革、调控、安全等名义粗暴干涉煤炭企业的经营自由的可能存在,以及缺乏明确价值标准的节能减排措施,仍是整个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
对经济与能源系统的预测总是危险的,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受到各种政策、人们行为改变与突发事件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猜测,不存在可预测的系统特点基础。相比而言,煤炭市场的下跌出现的更早、跌幅更深,而前景也更不被人看好。